top of page

【CNE美妝小教室】拆解護膚品常見有害成分—MIT、CMIT、Hydroquinone


護膚都是為了將皮膚保持在最佳狀態,但萬一沒注意護膚品的成分,用錯含有害成分的護膚品,分分鐘護膚變爛面。其實睇產品成分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難,小編率先分享2個備受關注的護膚品有害成分!

 

高致敏防腐劑MIT(methylisothiazolinone)、CMIT(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)

常見產品:洗頭水、護髮素、沐浴露、染髮劑、潔面產品、面膜、去角質、磨砂產品等。 或導致的健康問題:過敏反應、痕癢、灼熱、脫屑、蕁麻疹和皮膚起泡

MIT、CMIT是被廣泛使用的防腐劑,兩種成分都與過敏反應有關,屬於皮膚致敏劑,可激發免疫系統反應,例如痕癢、灼熱、脫屑、蕁麻疹和皮膚起泡。有哺乳動物腦細胞的實驗室研究甚至表明,兩種成分或具有神經毒性。



目前,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(SCCS)及澳洲均禁止免洗產品使用MIT及CMIT 2種成分,而沖洗產品的濃度則必須低於0.0015%。至於本港,消委會曾經發現有面部護理產品如去角質、洗面產品含有這2種成分。建議對該類成分有過敏反應的消費者或濕疹患者應避免接觸。

 

對苯二酚 Hydroquinone 常見產品:美白產品、潔面產品、面部保濕產品、護髮素、指甲油等 或導致的健康問題:癌症、刺激呼吸道及皮膚毒性

Hydroquinone因出色的美白、淡斑效能而廣受歡迎,不過此成分會帶來3方面的健康問題,包括癌症、刺激呼吸道及皮膚毒性。



首先,Hydroquinone的作用是減少皮膚中黑色素產生,並加強黑色素的降解,但這會增加皮膚對UVA及UVB的暴露,從而增加患上皮膚癌風險。另外,Hydroquinone與黃褐斑的皮膚病有關,皮膚可變厚、變色。如接觸眼睛會導致色素沉著和永久性角膜損傷。假如吸入,則會刺激鼻、喉嚨及上呼吸道。



目前,歐盟已經禁止在美妝用品使用Hydroquinone,加拿大、中國等地則為有限制使用。至於本港,Hydroquinone則列為處方藥物類,必須在醫生監管下才可使用。


市面上的美妝產品琳瑯滿目,真的要好好學識睇成分,避開有爛面風險的護膚品啊!


*資料僅供參考,絕非用作治療、醫療或預防任何疾病等專業意見。

更多護膚知識及CNE最新消息,馬上Follow CNE Facebook及Instagram @cne_charmneasy

bottom of page